沙市镇 - 简介
地处江西省吉安市永新县西部,东邻里田、台岭,南连三湾,西接龙田、高溪,北依秋山,面积81平方公里,下辖七个行政村,83个村民小组,全镇3750户,总人口16531。距永新县城21公里。

沙市镇工业经济以纺织服饰、皮革、建筑建材、矿产化工、食品加工、化工塑料、竹木加工、花卉苗木等七大产业为支柱,其中纺织服饰已有多年历史,主要产品有亮西东服饰系列、毛巾、皮革服装等,产品远销俄罗斯、东南亚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作为浏阳工业新区的子园、规划面积达5平方公里、现已完成三通一平的沙市纺织服饰工业基地呈现蓬勃生机,吸引了众多外来企业的关注。加大集镇改造和建设力度,集镇品位和对外形象不断提升。建立了优质烤烟、绿色食品等生产基地,种植业和养殖业逐步向专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2004年,全镇完成GDP2.66亿元,财政收入1490万元,人均纯收入3160元。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逐步形成了烤烟、蔬菜、绿色食品、油菜等特色优势产业。2005年全镇种植烤烟16081亩,建立生态优质稻基地2500亩、冬瓜基地3000亩、免耕油茶基地2000亩。杨林村沼气池建设项目被列为国家项目。投资440万元,完成土地整理1200余亩。创办以五福堂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为龙头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走农业产业化经营之路。该公司生产的主要产品有22一蛇氨微他、御蛇酒系列、金经牛酒系列,其中御蛇酒系列曾获国际科技创新金奖、国家星火计划实施十击年优秀项目奖、湖南省科技进步奖等22一蛇精氨微他获国家火炬计划项目奖。该公司也被授予国家卫生部保健食品定点生产企业、国家GMP论证企业、国家火炬计划企业等称号。目前,勤劳、朴实的沙市人民正朝着“创造一流业绩,构建和谐沙市”的宏伟目标迈进。2005年,全镇可实现GDP3.14亿元,财政总收入1378万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550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00元。各项事业发展迅速。沙市镇发展第三产业潜力很大。该镇对离市区较近行政村实施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组织引导当地农民利用村位优势和传统生产技术,进城拾遗补阙,发展服务城市生产生活的特色服务业,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已形成一批富有特色专业村,如下高坑运输,北斗环卫、埔尾建筑、高坑禽畜屠宰等。据统计,进城“兼业”农民已达3000人。有“倒水泥”专业队21支,从业者200多人,市区十分之一新楼和道路的钢筋水泥是由该镇农民铺就的。该镇农民利用近城有利条件,购买60多部“后四轮”跑运输,生意也不错。182名农民进城当起环卫工人,每月有了固定收入。
沙市镇 - 经济
沙市镇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扣时代主题,抢抓机遇,充分挖掘优势,励精图治、艰苦创业,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6913万元,财政收入2983090元,人均纯收入1965元,一个集农工贸于一体的新兴集镇已见雏形。
红色旅游
沙市镇人杰地灵,物华天宝。在近代史上,毛泽东、贺子珍于一九二八年在本镇塘边村驻住两个多月,领导人民进行革命,至今仍保留着毛泽东旧居和红军三十一团团部旧址,中央领导王震、肖克同志先后在本地发展红军,并领导了著名的“沙市战斗”,为共产党的战斗史增添了光辉。沙市镇是推介红色旅游的重要景点之一。
特色产品
农业综合开发初具规模。在全面推行“良种良法”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充分发挥土地资源,按照宜瓜种瓜、宜桑种桑、宜果种果的原则,努力打造沙市镇“瓜果之乡“的美誉。2004年,全镇粮食种植面积1621公倾,粮食产时达9098吨,西瓜种植面积近2500亩。

沙市镇交通十分便利。319国道穿越中部,分文铁路与之隔河同行,乡级公路相互通往。2004年,在全镇干部群众的努力下,已完成了沙市至龙楠、沙市至张南、三房至上埠、沙市至旱山等四条水泥路,全长达10公里。今年又拟修建沙市至洛溪、沙市至塘边村级水泥公路,将有望彻底解决本镇境内以往行路难的问题,有助于农产品的顺利流通。
资源
沙市镇资源丰富。水利电力资源丰富,境内建有官陂、源陂和长明湾水库等水利工程,灌溉粮田数万亩,2004年乘全县大力招商之东风,沙市镇分别建有官陂电站,年发电量达500万千瓦。在本镇洛溪--塘边山脉,铁矿石的贮量非常丰富,镇党委、政府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兴建了洛溪铁矿,改善了当地的经济结构。
沙市镇 - 农业产业化

沈潭是醴陵的一个农业大镇,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农民种什么不种什么,政府行政干预较多,由于市场把握不准,往往导致好心办坏事,农民增收缓慢。该镇党委、政府认真吸取以往的教训,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不再搞行政命令,而是确立了“样板带路、典型引路、大户带动”的新思路,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抓好龙头企业和生产基地建设上,以此来辐射和带动全镇的农户,加快全镇的农业产业化步伐。
在政府的全力引导和扶持下,该镇已建起的大型农业产业基地有3家,家家发展势头良好。“恒洁实业”基地占地100余亩,主要以种草养畜为主,发展生态农业和立体农业,基地内有黑山羊500多头、菜牛50多头、肉狗100多只,预计可创利税20万元。“世纪春”花木基地,占地170余亩,已有花木品种100多种,花木产品畅销省内外。生猪养殖基地已形成产销一条龙的良好格局,有年出栏生猪超过100头的大户23户,年出栏超过50头的214户,另外还有生猪贩运大户12户。
沙市镇 - 基础设施
沙市镇交通便利,地理条件优越,周边乡镇物流多在此集散。做大做强红色农场冰糖橙,蜜桔等果业,抓好四大建设,就是要搞好城镇建设,把沙市镇建设成为中心集镇;搞好饮水工程,解决沙市镇近2万人的饮水难问题;抓好农网改造,实现全镇用电安全,确保农场用电质量;抓好小康示范村建设。沙市镇一方面以农村“五通”工程为重点,着力推进路网、水网、电视网等“民心网络”的建设和维护。成立了村道维护工作小组,落实村道绿化及维护工作。积极推进自然村道硬底化建设,投资400多万元,完成5条自然村道,通车里程达6.58公里。加强了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在上级的大力支持下,加大投入,完成水利设施维修、除险加固工程12宗,疏淤工程53宗,改善治涝面积5000多亩,改善灌溉面积4000多亩,为确保旱涝保收打下良好的基础。计划投入450万元,重点推进腊圃陂灌田改造工程和西境村冬瓜生产基地农田标准化建设。另一方面,配合旅游业发展的趋势,加强了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大力整治墟内空置荒地,加强对主干道(增派公路)两旁及墟内违章建筑的清理整治,拆除违章建筑100多间共10000多平方米。基础工程的推进,投资环境的改善,为营造适宜创业和安居的环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
沙市镇 - 湖南省浏阳市沙市
沙市镇地处浏阳市北大区中心、捞刀河上游。总面积129.8平方公里,辖9个行政村、3个社区,人口5.08万。近年来,该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保持了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2004年,全镇完成GDP2.66亿元,财政收入1490万元,人均纯收入3160元。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逐步形成了烤烟、蔬菜、绿色食品、油菜等特色优势产业。2005年全镇种植烤烟16081亩,建立生态优质稻基地2500亩、冬瓜基地3000亩、免耕油茶基地2000亩。杨林村沼气池建设项目被列为国家项目。投资440万元,完成土地整理1200余亩。
2006年3月,原赤马、沙市两镇合并成立新的沙市镇,新沙市镇距黄花国际机场27km,距浏阳市区30km,平江县32km, 106国道、永社公路穿镇而过,交通便利,是浏阳市北区的中心地带。地域面积209km2,辖19个村(社区), 6. 5万人。2005年,全镇完成生产总值4.03亿元,财政收入完成1701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580元。
新沙市镇将工业发展摆在重要位置,作为湖南省浏阳生物医药园的子园的沙市纺织服饰工业小区列入浏阳市十大重点工业小区,享受生物医药园优惠政策,小区内三通一平等基础设施基本成型,是理想的投资兴业之地。目前,已有多家企业入园,发展来势喜人。
新沙市镇旅游资源丰富,其中赤马湖常年山清水秀,风景秀丽,长沙市水上运动基地就落户于此,曾成功举办了湖南省青少年赛艇、皮划艇比赛和中国第五届城市运动会沙滩排球比赛,是旅游休闲的好去处。
沙市镇 - 重庆市云阳县沙市镇
沙市镇是1992年建制调整时由原云阳县沙沱区沙市乡和上坪乡合并而成的建制镇,位于汤溪河畔,居云阳县最北端,东与奉节毗邻,北与巫溪接壤,距新县城89公里,素有云阳“北大门”之称。全镇幅员面积85平方公里,辖15个行政村和1个街道居委会,总人口22630人。
沙市镇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大镇,盛产水稻,玉米等农作物;经济林木以中华圣桃、茶叶、香桂、大梨、枣等为主导项目,面积达7000亩左右;养殖业重点发展山羊、毛猪、蛋鸡等特色产业;深加工业以大理石厂、“毛佳山泉”纯净水厂和环保建材厂为龙头企业。
沙市镇交通便利,通讯快捷,人居环境改善。全镇修道乡村公路148公里,实现了村村通公路;省道渝巫路贯穿沙市场镇,沙市场镇成为云阳、巫溪两县客运、货物运输的中转站,带动了沙市经济的发展。全镇移动电话网络覆盖率达100%,实现了村村通电话,8个村安装了加密电视,宽带网络进村的日子指日可待。全镇完成了农网改造,6个村完全解决了人畜饮水难问题,危房排除,危房户住进了新居。
“打造沙市边贸镇,繁荣云阳北大门”是沙市人民既定的宏伟目标。在县委县府的坚强领导下,沙市镇党委、政府因地制宣,因势利导,积极出台优惠政策,大力改善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带领着全镇人民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更加饱满的热情,为沙市更加灿烂美好的明天而不懈奋斗。
沙市镇是1992年建制调整时由原云阳县沙沱区沙市乡和上坪乡合并而成的建制镇,位于汤溪河畔,位居云阳县最北端,东与奉节毗邻,北与巫溪接壤,距新县城89公里,素有云阳“北大门”之称。全镇幅员面积85平方公里,辖15个行政村和1个街道居委会,总人口22630人。
【自然地理】
沙市镇处于沙沱向斜,富藏煤矿、铁矿。沟壑纵横,海拔高差大,属亚热带气候,有汤溪河穿境而过,动植物种类繁多。
【地理位置】
沙市镇位于云阳县北部,距云阳镇56千米。辖1个社区,8个行政村。云(阳)(巫)溪公路过境。
【经济总貌】
沙市镇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大镇,盛产水稻,玉米等农作物;经济林木以中华圣桃、茶叶、香桂、大梨、枣等为主导项目,面积达7000亩左右;养殖业重点发展山羊、毛猪、蛋鸡等特色产业;深加工业以大理石厂、“毛佳山泉”纯净水厂和环保建材厂为龙头企业。水利建设以沙市水电站为龙头。现有大宝龙等四家煤矿常年生产,农村大力开发利用沼气资源,建设生态林园新村。沙市镇交通便利,通讯快捷,人居环境改善。全镇修道乡村公路148公里,实现了村村通公路;省道渝巫路贯穿沙市场镇,沙市场镇成为云阳、巫溪两县客运、货物运输的中转站,带动了沙市经济的发展。全镇移动电话网络覆盖率达100%,实现了村村通电话,8个村安装了加密电视,宽带网络进村的日子指日可待。全镇完成了农网改造,6个村完全解决了人畜饮水难问题,危房排除,危房户住进了新居。集镇建设如火如荼,按照“保护一条老街,建设一个新区”的原则大力推进城镇化。
【沿革】清末民初属北岸崇善里黄连甲,民国中后期置沙沱乡,1958年建沙市公社,1983年改乡,1992年建镇。1997年,面积85平方千米,人口2.1万,辖沙市、箭楼、枞树、新路、兴家、龙池、柿坪、付庄、田坝、新桥、上坪、丁家、镇江、秀家、胡垭15个行政村和沙市1个居委会。2006年辖汤溪源社区以及箭楼、枞树、新路、龙池、兴家、柿坪、付庄、新桥、上坪、丁家、秀家、镇江、胡垭13个行政村。